一、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
1、目的: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,并决定车间、工段的长度、宽度、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,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。
2、重要性: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,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。
3、依据:
①生产工艺流程图;
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、包括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;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;
③设备资料,包括设备外形尺寸、重量。支撑形式、保温情况极其操作条件,设备一览表等;
④公用系统用量,供排水、供电、供热、冷冻、压缩空气、外管资料等;
⑤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、防火、防爆资料;
⑥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;
⑦厂区总平面布置,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、辅助车间、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,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;
⑧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。
4、组成 :
①工厂组成:生产车间、辅助车间、动力车间、仓库和堆场部分、三废治理部分、厂前区行政福利部分。
②工厂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:
生产、辅助、生活等三部分;
生产部分:原料工段、生产工段、成品工段、回收工段等;
辅助部分:通风空调室、变电配电室、车间化验室、控制室等;
生活行政部分:其中包括车间办公室、会议室、更衣室、休息室、浴室以及厕所等。
二、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与内容
1、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
要求: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、节省投资、操作维修方便、设备排列简洁、紧凑、整齐、美观。
(1)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
(2)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
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。
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。
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,宜尽量对称紧凑,排列整齐,充分利用空间。
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
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,阀门控制集中,便于工人操作。
(3)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、检修要求的原则
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,考虑设备安装、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;
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;
③通过楼层的设备,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;
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。
(4)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
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;
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,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、墙连在一起;
③设备布置时,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;
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;
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;
⑥在厂房的大门或楼梯旁布置设备时,要求不影响开门和行人出入;
⑦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,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。
(5)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
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,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;
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;
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,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;
④尽量采用一般的土建结构;
⑤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。
(6)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、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
①工厂车间卫生是正常生产的首要环节;
②要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安